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开学第一课】—— 扎根传统 淬炼匠心

发布者:设计学院党支部 [发表时间]:2025-09-06 [来源]:艺设馨声 [浏览次数]:

 扎根传统

淬炼匠心


党总支书记 侯丽亚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此,我代表艺术设计学院,向各位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位同学的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诚挚地欢迎大家重返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

CA5D



回顾刚刚过去的假期,同学们或许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无论是壮丽山河的旅行,还是深化对现实认知的社会实践亦或是静心沉淀的时光这些经历都将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为新学期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共同见证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阅兵仪式上展现的国家力量和民族信念,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何种经历,都将成为我们宝贵的人生财富,为新学期的我们注入新的活力。

     当我们携带着假期的收获重返校园时,我们更应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时代方位。当前,科学技术的革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拓展着艺术的边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不仅重塑了创作的工具与语言,更深刻变革了艺术设计行业的生态与范式。在这一浪潮中,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应成为积极的思考者、创造者和引领者。时代要求我们既要扎根传统、锤炼匠心,也要敞开心扉、拥抱变化,切实为接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接力棒积蓄力量。因此,在新学期伊始,我想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期望:



01

一、志存高远,争做“德艺双修”的艺术设计专业学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寄语广大青年。同学们生逢伟大时代,希望大家心系国家大事,积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将个人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以高远的志向引领人生的航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学们要深刻领会“尚德、慧艺、敦行、致远”这一校训背后的深远考量,真正理解“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将高尚品德作为立身行事的根本准则与价值底线,不断擦亮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品牌。





02



二、博采众长,争做“勇攀高峰”的艺术设计专业学子。艺术的本质在于不断探索与创新。希望同学们秉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态度,在专注于所学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勇攀知识的高峰,勇闯创新的前沿,做到“博古通今、兼收并蓄”,为未来的艺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如今的艺术创作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希望同学们准确把握变化、主动寻求变革,树立“艺术 + 科技”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运用科技为艺术赋能,以艺术为科技添彩,让创作的作品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3


三、勇于创新,争做“开放包容”的艺术设计专业学子。艺术与设计是充满创意与想象的领域,因循守旧必然导致创造力匮乏,引发审美疲劳。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努力拓宽国际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的多元与广阔,通过创作正能量作品,将我国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以更加精彩纷呈、易于共鸣的方式讲述给世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艺术设计是连接世界、传递价值、沟通心灵的桥梁,它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肩负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希望同学们敢于打破常规,摆脱路径依赖,接纳新奇创意,尝试新鲜事物,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文艺创作,领略创意之美、沐浴艺术之光、提升创作之技。

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的画卷已然铺展,时代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正如暑期热映电影《长安的荔枝》所展现的,即便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凭借精密筹划、勇于突破和持续创新,不可能也能转变为可能。愿你们始终心怀家国、德艺兼修,以如完成荔枝使命般的执着应对每一次创作挑战;以开阔的视野博采众长,如同故事中那样整合资源、运用系统思维;以创新的勇气突破边界,在传统与科技、自我与时代的对话中,探寻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和精神坐标。  




艺术设计之路并无捷径,唯有通过点滴积累、持续探索、敢于破局,方能让灵感在现实中生根绽放。让我们不负时代、不负热爱,用设计诠释价值,以艺术温暖人心,如同成功送达荔枝一般,将匠心与创意转化为打动人心的作品,共同书写属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的精彩篇章!